Tag Archive: window

6月 4th, 2016

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语言切换方法:
以中文换英文为例:

<1>打开系统的“控制面板”(Control Panel),找到“区域和语言选项”(Regional and Language Options),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“键盘和语言”(Keyboards and Languages)选项卡,如下图:

图片1

 

<2>点击“安装或卸载语言”(Install/uninstall languages)按钮,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“安装语言”(Install display languages),如下图:

图片2

<3>下载语言包

目前除了windows2012版本自带语言包下载功能,win2008语言包需要自己手动下载语言包.

下载链接:

Windows Server 2008 R2 语言包大全下载链接:

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en-us/download/details.aspx?id=2634

非R2系统汉化包:
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zh-CN/download/details.aspx?id=22681
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zh-cn/download/confirmation.aspx?id=3162

 

这个系统版本可以在”computer”属性(properties)栏中看到,如下图:

图片3

这里是Windows Server 2008 R2,我们下载语言包大全.

下载完成后,解压.

 

<4>安装语言包

选择对应语言包路径,这里选择中文简体,即zh-cn的包,如下图:

图片4

 

“Next”即可!安装过程,如下图:

图片5

 

<5>安装完成后,重启服务即可!

详细步骤,如下图:

图片6

选择”中文(简体)”,点击”change display language”,如下图:

图片7

选择”Restart now”,重启服务器,如下图:

图片8

 

<6>验证效果.

重启成功后,再次登录服务器,看看是不是已经变成中文版了.

图片9

 

这里下载的是语言包大全,若想安装其他版本的语言,可以如上操作,只是在选择语言包时选择你想要安装的语言包即可!

6月 2nd, 2016

了解IIS的版本远不如确切是学习IIS的管理操作,但是被问之使用IIS版本时,若不知而又不会查看的话,就显得很尴尬了.

那接下来,就说说2个小方法,教大家如何查看自己安装的IIS版本.

<1>”IIS管理器”>>”帮助”>>”IIS帮助”,如下图:

图片1

选择”目录”>>”Web 服务器(IIS)管理” ,如下图:

图片2

这样是不是很清晰的查看到具体IIS版本了.

 

<2>同样,我们也可以在网站的日志中查看,如下图:

图片3

 

虽然,很简单,小小了解下也很重要哦!!

TAGS: ,
5月 23rd, 2016

<1>首先,我们使用命令创建一个普通账户:test,密码:123

net user test 123 /add

图片14

<2>在命令行输入”regedit”打开注册表,打开HKEY_LOCAL_MACHINE\SAM\SAM

图片15

<3>这里大家发现无法打开SAM的子目录,要给administrator赋予完全控制权限即可!如下图:

图片16

图片17

<4>刷新(F5),即可打开SAM的子目录.

查看”Names”中Administrator中的健值与”Users”中对应,”Users”里包含的就是该帐户的权限的键值.打开Administrator所对应的”F”键值并复制里面的16进制:

图片18

图片19

<5>在同理打开test的F键值,并把Aministrator的F键值的内容替换掉test的F键值:

图片20

<6>你可以在用户列表中看到这个账户,但在管理员列表中无法查看到该账户,如下图:

图片21

但是,这时候,使用test账户登录,发现test和Administrator拥有相同的桌面(配置文件),具有管理员组相应的权限,说白了就是Administrator的影子账户,两个账户共同拥有相同的配置环境.

5月 23rd, 2016

<1>首先,命令行界面下,创建一个账户:test$,密码:123,并把该账户加入管理员列表.如下图:

图片1

<2>命令行界面中查看账户test$,看不到新建的账户,说明在命令行方式下账户是隐藏的,但在管理员组中可以看到,如下图:

图片2

<3>但是,在计算机管理>>本地用户和组,还可以查看到该账户,说明还未实现在计算机管理中隐藏,如下图:

图片3

图片4

<4>运行>>输入”regedit”打开注册表,依次打开HKEY_LOCAL_MACHINE\SAM\SAM,若无法列出SAM的子目录,则需右击”权限”,赋予Administrator”完全控制权限”即可!

然后,根据”Namesz”中的test$的类型值,找到对应”Users”中对应的项,如下图:

图片5

<5>将账户test$注册表信息导出,如下图:

图片6

图片7

<6>删除test$账户,命令行或者计算机管理中皆可!,如下图:

图片8

刷新(F5),你会发现注册表中,新建账户test$也被删除了.

 

<7>将导出的test$的注册表信息导入(双击文件),如下图:

图片9

图片10

导入成功后,查看注册表,信息已复原,如下图:

图片11

但是在命令行界面或计算机管理中,却无法查看到该账户了,如下图:

图片12

图片13

<8>但是可以使用test$账户登录服务器,且拥有管理员权限.这时候,若修改注册表权限,让(除了test$用户)其他账户都不能修改注册表权限,那么test$账户则彻底隐藏了.

 

5月 20th, 2016

对于windows共享主机用户,很多人选择了plesk的自动备份功能.但往往默认选择服务器库,这样有很大的局限性,不仅只能通过plesk面板下载,同样可能会因占用大量磁盘而被清除.接下来,我教大家怎么设置自己的FTP库.

登录plesk面板>>备份管理器>>个人FTP库设置,如下图:

backup目录需提前新建好,可以自己设定路径,这里backup目录与httpdocs目录同级.(就是/backup ,httpdocs目录的路径即/httpdocs).

图片22

选择”确定后”,个人FTP库就设置成功了.这样就可以查看个人FTP库了,如下图:

图片23

既然设置成功了,那我们就来测试下备份的效果吧!

<1>手动备份

登录plesk面板>>备份管理器>>备份,如下图:

图片24

接下来,让我们看看是否备份成功了,plesk面板中的个人FTP库,可以看到备份,如下图:

图片25

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FTP连接,查看和下载.

图片26

 

<2>预定备份设置

其实也很简单,只要把备份存放的位置选择”个人FTP库”即可!这样就会自动备份且保存在你的”个人FTP中”.如下图:

图片27

这样,同样可以通过plesk或者FTP连接来管理和下载.

 

注意:

虽然这里选择了”FTP库”作为备份库,但是长期以来同样也会占用大量磁盘空间,建议设置每日备份的用户,定期删除之前的备份来释放空间.

TAGS: , ,
4月 11th, 2016

首先,我们知道基于文件的几种服务:ftp,sftp,这两种服务都是文件传输服务,偏重于网络传输,并不是实时互访。通常,我们需要在远程和本地 同时操作同一个目录,如:在Windows下使用各种强大的IDE编辑代码,在Linux下编译和运行该代码。如果在Windows下编写好代码再拷贝到 Linux下编译,这样修改时很费事,直接在Linux下修改,还要同步回Windows,相当费事。当然有人会说,所有的工作都在Linux下搞 定,VI、Linux命令行足够强大,没有需要使用Windows系统的理由,本文的重点不在讨论命令行熟练程度与工作效率的问题。

怎样像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一样访问远程的文件呢?如果远程的系统与本地系统是不同类型的,又该如何做呢。

我们知道,在Windows系统之间,可以通过共享目录的方式,让远程系统直接访问。其实这里是Windows提供一种远程文件系统机制,NAS协 议的一种——CIFS协议。如果是Linux系统呢,同样有另外一种NAS协议——NFS协议来实现远程访问。那么这两种NAS协议能否互通呢?答案是否 定的。虽然二者不能互通,但是,在Linux系统上面已经有了CIFS协议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实现,这样,无论是Linux给Windows共享还是 Windows给Linux共享都可以借助这些已有的实现来做到了。

相反的,Windows上面有没有NFS的客户端或者服务端呢?也有,但是不常用,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。

这里主要围绕着Linux上面使用CIFS协议来阐述如何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跨文件系统,跨操作系统共享。按照上面的描述,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共享。Linux分别作为CIFS的服务端和客户端。下面分别就这两种方式来说明操作步骤和简单的原理介绍:

一、Samba软件实现共享Linux文件系统给Windows用户

Samba软件被誉为10大最有价值的开源软件之第五位。其获取方式非常容易,配置使用也非常简单。下面以fedora系统为例,先看一下本地是否 已经安装好samba,如果/etc/init.d/smb 文件存在,则说明已经安装好了samba软件,否则使用如下命令安装:

  1. yum install samba

安装完成后,修改配置文件,打开:/etc/samba/smb.conf,在文件末尾加上如下配置:

  1. [root]
  2.   comment = root
  3.   path = /
  4.   creat mask = 64
  5.   writeable = yes
  6.   browseable = yes
  7.   valid users = root

这个配置的意思是,创建一个名为root的共享,将根文件目录“/”共享给用户。允许登录的用户名是root。

然后给samba系统添加root用户,使用如下命令:

  1. smbpasswd -a root

按照提示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。

重新启动samba服务。

  1. service smb restart

检查smb进程是否已经运行:

  1. root      1787  0.0  0.4  33068  4784 ?        Ss   21:51   0:00 smbd
  2. root      1788  0.0  0.2  33068  2580 ?        S    21:51   0:00  \_ smbd

在需要访问该Linux系统的Windows客户机上面,打开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,在地址栏输入:\\192.168.1.110

会发现,提示有一个共享root,双击访问时,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输入此前配置的root用户和密码即可访问。这里就是Samba软件实现了 CIFS的服务端,Windows资源管理作为客户端访问远程的共享文件系统。为了更为方便的使用该文件系统,还可以将该共享映射成一个本地的盘符,让 Windows上面的各种工具像使用本地磁盘一样使用该目录。所有在Windows上面对该共享做的操作都会实时同步到Linux系统上面。

二、Linux访问Windows的共享

上面的借助于Samba的方式是大家常用的。还有一种,Windows系统天然就是一个CIFS的服务端和客户端,既然Windows系统可以给 Windows系统共享目录,那么Linux系统能否访问这些共享呢?答案是肯定的,由于有强大的VFS支撑,Linux支持挂载和访问各种文件系统。 mount工具支持挂在CIFS甚至NTFS的文件系统。如果是Windows本机上面的Linux虚拟机,那么可以直接通过虚拟机管理软件,如 Vmware直接共享本地的磁盘分区给Linux系统,Linux系统根据Windows的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即可。这里不详述该方案。

进入本段的正题,首先我们需要共享一个Windows的目录:

下面以Windows XP为例,Windows 7未做验证,应该类似。在共享之前,首先需要确保Windows系统的server服务处于启动状态,如下图:

server服务启动

选择需要共享的目录,右键,属性,选择“共享”页,如下图:

配置共享

选择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夹,并指定共享名。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允许远程用户修改该文件夹。这样这个文件夹就被共享给远程访问了。

共享目录

在Linux系统下挂载该共享:

  1. [root@f2 ~]# mount -t cifs -o username=“Test” //192.168.1.100/sourcecode /root/sourcecode
  2. Password for Test@//192.168.1.100/sourcecode:

按照要求输入指定用户的密码即可。

此时,Windows的共享sourcecode目录就已经挂载到Linux系统上面了,Linux系统可以像访问本地目录一样访问该目录了。

这种方法应该是更好的访问方式,因为一般而言,我们操作的文件和工作空间都是在Windows上面的,只有少数时候,需要在Linux上面进行编 译,调试。但是用起来稍显麻烦。注意,此前曾遇到过Windows系统与虚拟出来的Linux系统之间无法传输数据的问题,原因是Windows系统的防 火墙未开启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shentar.me/windows%E4%B8%8Elinux%E6%96%87%E4%BB%B6%E7%B3%BB%E7%BB%9F%E4%BA%92%E8%AE%BF%E7%9A%84%E5%87%A0%E7%A7%8D%E6%96%B9%E6%B3%95/

2月 25th, 2016

windows服务器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,防火墙开启的情况下,无法正常远程连接!

一般,装完系统后在“远程设置处”设置为允许连接到计算机,但是上面有一个警告“必须为远程桌面启用Windows防火墙例外”,就是没有获得防火墙的允许权限。

于是打开防火墙:控制面板—–Windows 防火墙—–允许的程序:

发现防火墙允许的程序中确实没有“远程桌面”,而虽然用户已是管理员身份,但“更改设置”按钮不可用:

解决方法:

开始—— > 运行 —– > gpedit.msc

打开“本地组策略编辑器”,按如下设置:计算机配置—–>管理模板—–>网络—–>网络连接—–>Windows防火墙—–>标准配置文件—–>Windows防火墙允许入站远程桌面例外(默认为未配置),选择“已启用”,并在下面的IP地址框中输入*号(可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IP)

设置完后,发现Windows防火墙允许的程序中已有了“远程桌面”,当然原先的警告“必须为远程桌面启用Windows防火墙例外”也已消失 

进行连接测试,连接界面可以出来,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,连接时却出现“您的凭据不工作”的错误,还是无法连接

解决方法:

再次进入“本地组策略编辑器”,进行如下设置:计算机配置—–>管理模板—–>系统—–>凭据分配—–>允许分配保存的凭据用于仅NTLM服务器身份验证,选择已启用,显示—–>输入:“TERMSRV/*”。(确保 TERMSRV 为大写)

重启电脑

测试成功

 

8月 19th, 2015

如何在windows 批量添加IP地址?一行DOS命令快速设置29/61/255个IP地址。你要做的就是批量设置IP的修改命令(如下),运行cmd命令打开dos窗口,然后粘贴命令,回车即可:

for /l %i in (其实数字,1,结束数字) do  netsh interface ip add address “本地连接” IP前缀.%i 子网掩码

范例:

IP地址段 Subnet:      188.82.131.81/29
子网掩码 Netmask:     255.255.255.248
网关地址 Gateway:     188.82.131.81
广播地址 Broadcast:     188.82.131.87
可用IP地址:     188.82.131.82 – 188.82.131.86(共5个可用IP)

DOS命令:
for /l %i in (83,1,86) do  netsh interface ip add address “本地连接” 188.82.131.%i 255.255.255.248

IP地址段 Subnet:      188.82.136.0/24
子网掩码 Netmask:     255.255.255.0
网关地址 Gateway:     188.82.136.1
广播地址 Broadcast:     188.82.136.255
可用IP地址:     188.82.136.2 – 188.82.136.254(共253个可用IP)

DOS命令:
for /l %i in (2,1,254) do  netsh interface ip add address “本地连接” 188.82.136.%i 255.255.255.0

 

注:网关IP手动添加上即可。

TAGS: ,
8月 18th, 2015

众所周知,远程终端服务基于端口3389。入侵者一般先扫描主机开放端口,一旦发现其开放了3389端口,就会进行下一步的入侵,所以我们只需要修改该务默认端口就可以避开大多数入侵者的耳目。
步骤:打开“开始→运行”,输入“regedit”,打开注册表,进入以下路径:[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 \CurrentControlSet\Control\Terminal Server\Wds\rdpwd\Tds\tcp],其下的”PortNumber”键值所对应的就是端口号,将PortNamber值(默认值是 3389)修改成所希望的端口即可,例如8111。

再打开[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1Set\Control\Terminal Server\WinStations\RDP-Tcp],将PortNumber的值(默认是3389)修改成端口8111。

修改完毕,重新启动电脑,以后远程登录的时候使用端口8111就可以了。